人物雕塑在城市环境中与人的公共关系

发布时间:2020-07-17 | 访问次数:3943

当前位置:雕塑 > 人物雕塑 > 人物雕塑在城市环境中与人的公共关系

当下的人物雕塑已经逐步摒弃传统雕塑的创作模式,呈现出多样的态势。例如绘画要素在雕塑表现中的使用,使之呈现出与以往雕塑迥然不同的品质和面貌。与此同时,在城市化建设浪潮的涌动下,与建筑和城市空间相关联的公共雕塑作品也大量融入到民众的生活环境中。设计师和雕塑家的新理念正与造型艺术旧有的框架相分离,甚至背道而驰,以与城市环境相契合为起点,开创人物雕塑艺术的新纪元,这已然成为艺术家们展开设计创作的新的指导思想。当代人物雕塑与传统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对空间、题材、材料的最大可能性的探求,依据这三者的表现手段,使作品呈现更好的品质和印象。换言之,空间、题材、材料决定着人物雕塑的受容性。

铜雕公园演奏乐器的女孩

铜雕公园演奏乐器的女孩

从人物雕塑造型艺术的本质来看,一件雕塑所具有的体量感,正是雕塑家要极力表现的重点,也是人物雕塑艺术的基本语言。持有体积、占有空间是客观万物存在的前提。然而,人物雕塑与一般物体截然不同,它是通过对三维空间中的自然形态的塑造,去探求形体本质,利用形体视觉感受彰显空间维度,表现美感,以满足高度的精神文化需求。人物雕塑作品除了自身所占据的空间外,还会生成一定的非现实空间,这个空间是作品与受众之间形成精神共鸣时产生的,即“心理空间”,心理空间的有无直接关系到作品受容性的强弱。同时,创造心理空间还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为了能够充分地表达雕塑语言,环境因素的限制不容忽视。无论单体作品还是组群作品,必须考虑完成后所放置的场所,力求达到场所和艺术相互契合。

孔子头像石雕

孔子头像石雕

在审视和构建公共环境中人物雕塑与人的共生关系的过程中,人物雕塑所独有的形态和特性得到了新的展现。随着空间、题材、材料表现的逐步拓展,人物雕塑在城市公共环境领域里展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品质和印象。公众对人物雕塑的接受程度源于对作品艺术性、文化性、趣味性和功能性的认知,诸如艺术性所体现的平民化、通俗化、个性化,文化性所体现的人文历史、社会经济、生活时尚,趣味性所体现的意识创新,功能性所体现的娱乐、共享交流等,以此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精神所需。当观者对身边的人物雕塑心领神会、感同身受时,才会自发地投入和参与其中,这说明受容行为往往作用于参与行为。在当前城市艺术文化的生成和转化下,探究人物雕塑被受容的最大可能性,是定义公共人物雕塑存在意义的实质性问题,人物雕塑该以怎样的面貌和姿态去面对民众、顺应时代、迎合潮流,是值得每一位环境艺术设计者去深刻思考的。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欢迎发表您的观点
×
不论您是雕塑这个行业还是对我们,或者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的疑虑,您都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必将尽心尽力为您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电话咨询
181-3202-0826
微信咨询
扫一扫快速获取报价
QQ咨询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